当我们试图理解自己以及我们对人生中各种努力的痛苦挣扎时,可以通过观察一朵花来找到平和。问你自己:一朵鲜花的生命,从洒下种子到完全盛开,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完美?

​ 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焦虑,源于一种感觉:我们总是感到自己涉足其中的所有事情,总有一个完美的终点。不论在什么事情上追求完美,也不论在什么地方追完美,我们都不完美。我们继续有意或者无意地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将它与我们觉得理想的事情对比,然后判断距离理想还有多远。拥有大房子、赚更多的钱、买辆新车等,都是这种例行比较的正常组成部分。

​ 在著名的电影(以及小说)《天生好手》(The Natural),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场景:一位棒球运动员刚开始出现在职业比赛中,便受了伤。说起打棒球,他拥有近乎神奇的才能,很可能成为史上最著名的运动员。但他在一个尴尬的场合中受了伤,因此不得不退出球场许多年。最后,他终于回归球场,尽管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但他令人不可思议的天赋,使得他能够在职业队里打球。没过多久,他成了英雄,但他的伤不可能完全治愈,到最后旧伤复发,不得不住进医院。

​ 在这里,我想到了这部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他在灰心丧气地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期时说:“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我本来可以打破有史以来的每一项纪录。”他的回答如此简单,却听起来让人肝肠寸断:“然后呢?”这三个字构成的台词,让人无不动容。一位跑步者打破了4分钟跑1.6千米的纪录,然后呢?一位独奏音乐家首次毫无瑕疵地演奏了它觉得最难的音乐作品,然后呢?一位高尔夫球员终于突破了90杆的成绩,一位企业家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百万美元,然后呢?所有这些完美的个人形象迅速消失于无形,构成另一幅更加新鲜的画面:跑的更快、演奏更难的曲目、更低的标准杆,以及赚到更多的钱。

​ 这些理想的画面存在一个问题:它们可能不切实际,甚至不是能够达到的目标,而且,一般情况下,它们与真正的幸福无关。事实上,这些画面都是通过营销手段和媒体转嫁给我们的。我们在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一些长相完美无缺的人们,悠然地过着完美的生活。在电视广告片中,这种错觉甚至更强烈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买下这样的产品,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完美。”或者,甚至更糟糕:“不买这件产品,你的人生将是不完整的。”汽车广告尤其引人发笑地过于强调这些信息。他们讲某一款特定汽车的使用权当成一种愉悦的体验来加以推广。在现实中,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花钱买汽车其实是一种差劲的投资,因为汽车的贬值比其他任何物品的贬值更快,而且,当我们买了新车时,大多数时间都会担心它被人偷去或放在当地商场的停车场里被别人破坏。此外,尽管电视广告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司机驾车穿过两旁都是农场的荒凉的乡村小路蜿蜒而行,在秋天的美景中驰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坐在车里,经常被堵在高速公路上。尽管如此,广告还是向我们展示形形色色的产品,我们觉得,只有购买了那些产品,才算是满足了对生活的期望,从汽车到衣服到饮料。

​ 让我们看一看,我们在每天走过花园的鲜花旁边时,大自然会教我们一些什么。在什么时候,鲜花是完美的?当它还只是你手中的一粒种子,等待着你种下时,它完美吗?在那一刻,它就是一粒种子。当这粒种子在几厘米深的土壤中开始悄无声息地第一次发芽时,它是完美的吗?在那一刻,它首次展现了我们称之为创造的神奇信号。那么当它的嫩芽第一次钻出地面,第一次接受阳光照射时,它完美吗?它用尽所有的能力来寻找这种生命之源;在这一刻之前,它只是在地下悄无声息地成长着,告诉自己要以怎样的方式成长。当它开始开花的时候呢?它完美吗?这个时候,它的个体属性开始显现。叶子的形状、花苞的数量,所有这些,都是这朵鲜花独一无二的属性,尽管它们在同一物种中的其他花朵间也是独一无二的。或者,在鲜花盛开的时候,花朵的所有能量和努力是不是达到了它生命中的完美时刻?不要忘记,花朵会谦虚地静静地等待凋谢,到那个时候,它会回到曾经养育它的大地之中。那么,在什么时刻,花朵是完美的呢?

​ 我希望你已经知道了下面这个答案:它自始至终都是完美的。它在种子落到土壤的中的那一刻是完美的,不论在成长的哪个阶段的哪个时刻,它都是完美的。它在做一颗种子的时候是完美的,那时,人们将它种到地里。在那一刻,它就是它应当成为的东西:种子。它当时没有那些鲜艳绽放的花朵,并不意味着它就不是一颗好花种。当这颗种子开始发芽,钻出地面时,它并不会因为只是显示了单纯的绿色而不完美,在它生长的每个阶段,从最初的种子到怒放的鲜花,以及最终凋谢、回归大地,它都是那朵鲜花的生命的各种特殊阶段,都是完美的。一朵鲜花,首先必定是一粒种子,而且,一定要有水、土壤、阳光的滋润,还要经历时间的沉淀,它才能够长成一朵最终怒放的花朵。所有这些要素都要在时间的沉淀之中共同努力,才能催生美丽的鲜花。

​ 你会不会这样想象,一颗花种被种到地下以后,对自己说:“这需要太长时间了。我必须把身边的所有这些土壤都推开,才能长到土壤的表面,见到阳光。每次天空下雨或者有人给我浇水,我的全身都湿透了,而且周围全是湿漉漉的泥巴。我何时才能怒放啊?只有到那个时候,我才是幸福的;到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对我赞不绝口,留下深刻印象。我希望我是一朵兰花,不是那些没有人注意的野花。兰花··· ····哦,不,等等,我想成为一颗橡树。它不但比森林中的任何植物块头更大,而且活的更久对不对?”

​ 我们每天所做的事,和上面描述的花儿的独白一样,听起来十分可笑,而且,我们每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这么做,也好比花儿对自己说的那样。对于所做的事情,不论是什么,我们都有意无意地选择一个参照点,并且觉得,在到达那个参照点之前,总有些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如果退一步,反思你的内心在这一天之中时不时进行的内心独白,你会惊讶的发现,你的想法和这类思维有多么接近。

​ 我们驾车到别处去,恨不得一下子就开到那里。我很怀疑,无论开车去哪里,我们通常觉得,重要的是到底能不能不迟到。或者即使迟到,也不超过15分钟。然而,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发现身边所有人都顶着限速的最高速度开车,而且可能从来没有注意过他们驶过的地方的风景。我从自己的后视镜望去,发现有的人对前面的人挡住了她的路感到愤怒不已,而且,当他处在这种情绪状态中时,他的身体和想法的不耐烦所带来的应激和压力,使他整个人感到疲惫不堪。如果你在一天之中经常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哪里,你可能惊讶的发现,你的思绪很少集中在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正在做的事情上。

​ 在一天之中的任何时候,只要你注意到,你感觉厌倦、不耐烦、冲动或者对自己表现感到失望,那就得意识到,你还可以在这项活动中关注当前这一刻。看一看你的思绪和精力集中在什么地方。你会发现,它们要么漫游到了将来,要么回到了过去。你可能下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要实现的结果或产物之上。这种感觉通常出现在一些生产某种有形产品的活动之中,包括给房子刷涂料、减肥等。我把这类活动归类为对将来的分心,因为你想得到的结果将你的思绪与精力从当前这一刻拉了出来,进入到对未来的展望之中。你想要得到“怒放的花朵”而忽略了一切。

​ 我们追求练习的心态,出于一个理由:它使我们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幸福,如果我们去追求任何物质的目标或者文化的地位,则不可能获得这种平和和幸福。我们实现的东西不受时间限制,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而且,可能是我们真正可以称为所拥有的唯一一样东西。当我们的意识到当前的态度会让自己渴望某些并不能轻松得到的东西时,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毅力,这正是每天追求关注当前这一刻的态度所需要的。

​ 在禅宗中,那种状态被称为“初学者心态”(beginner’s mind)。你刚刚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时,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全神贯注,那么,你的心智不会存在任何的絮絮叨叨。当你更精通某项活动时,实际上,你也更难完全地专注于它。

​ 下次你再做某些你定义为不愉快的或者定义为“工作”的事情时,试一试这种方法。那件事是修草坪还是洗碗,并不重要。如果活动要花很长时间,告诉你自己,你会致力于把思绪集中在当前这一刻,并且在大约半个小时里,你做到以过程为导向,过了半小时,你可能像平常一样讨厌这件事,但在最初的半小时里,你绝对只想着你正在做的事情,不再想别的。你不会穿越到过去,想着把这项活动定义为“工作”时自己做出的判断。你不会穿越到将来,预测这项任务什么时候能完成,以便可以去从事一项被你定义为“不是工作”的活动。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你只做那件你正在做的事情。另外,也不要试着喜欢它,这是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你便带了情绪和挣扎。倘若你在修剪草坪,那就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你在这一刻所做的一切,就只是剪草。你会注意到自己推着剪草机前进时的感觉,也会注意到,由于你的前坪凹凸不平,割草机遇到的阻力也在不断变化。你会专心地割草,并且在身后尽可能留下一条很宽的路,而不至于在呆呆地望着街对面正在洗车的邻居时,粗心地再割一次你刚刚割过的地方。你讲闻到刚割下来的草的气味,并注意到那些草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墨绿。只在进行这项活动进行的半小时中这样做,你会感到吃惊的。一旦你体会到,原来像割草这么普通的活动也可以转变为一项有意思的活动,你便有机会再继续做下去,因为视角的改变对你的人生以及你对人生的感知,都将产生明显的效果。

​ 你需要做的是知晓想要实现什么,知晓为了实现目标,必须有意地重复哪些动作,并且知道你需要不带情绪或判断地采取哪些行为,之后坚持下去,你将感到欣慰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意识地反复做某件事情,将使你培养新的习惯,或者用新的习惯替代旧的习惯,所以,有了这样的欣慰,你应当继续做下去。

​ 体育心理学家在研究习惯的养成时得到了非常一致的结果。一项研究指出,在连续的21天里,每天反复做某个动作60次,将形成一种习惯,而且,那一习惯将在你的脑海中扎根下来。这60次的反复,不必一次性完成,而是可以分成好几组,比如说分成6组,每组10次,或者分成2组,每组30次。在体育运动中,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改变高尔夫挥杆的某个特定方面,或者纠正某个体育动作中的其他任何方面。

​ 知道自己所有的动作(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些习惯,并且知道你有能力去选择将养成哪些习惯,这对你来说,是非常自由的。你完全掌握着自己,使自己处于受控的状态,还要记住,如果你开始体现一种情绪,比如说挫败感,那么,你便脱离了过程。你又回到了一种错误的感觉之中,在想着“我现在的所有的处境十分糟糕,一定有另一种不同的处境。只有那样,我才会幸福。”这是完全不真实的,而且会适得其反。相反,你当前的处境,就是你现在应当的处境。你就是那朵鲜花。

​ 体验到不耐烦,是你的思绪没有放到当前这一刻、没有放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之上、没有保持以过程为向导的最早的迹象之一。我们总是从“现在”退出,让思绪带领着自己四处“飘荡”。

​ 通向耐心的第一步是意识到你的内心独白什么时候开始疯狂奔走,并且拖着你一路狂奔。如果这种情况正在发生,你没有意识到(大多数时候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那么你便没有掌控你自己。你的想象带着你从一个局面跳跃到另一个局面,同时,当你在对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问题做出反应时,你的内心会一再冒出不同的情绪。为了让你从这种无穷无尽的、感到精疲力尽的循环中解脱出来,你必须退一步思考,关注真正的你,也就是当这一幕正在上演的时,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的“观察者”。你在练习着将思绪停留在当前这一刻时,会更加清醒地知道真正的你和你的自我内心独白之间的差别,即使你没有努力去观察,也会心知肚明。它会自动的发生。将思绪留在当前以及留在你做事情的过程之中,是促进你改变视角来培养耐性的第一步。

​ 培养耐心的第二步是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不论什么事情,都不会尽善尽美。真正的完美,一方面总在不停演变,另一方面也总在你的内心出现,正如之前列举过的绽放的鲜花那样,你认为是完美的事物,总是与你在自己人生中的任何怡和领域处在什么位置相关联。可以想一想某位航海者试图抵达远处的地平线。那是不可能抵达的地方。如果航海者将地平线视为必须达到的目的地,只有到达那里才能找到幸福,那么,他注定会体验到无穷无尽的挫折。他整天都在划船、导航、调整风帆,尽管如此,到傍晚时分,他也不可能比在黎明时分更接近地平线。他向前航行的唯一证据就是船的背后留下的尾迹。他只是在不停地鼓风扬帆,并且运用每时每刻都不停歇的努力来驾驶船只,所以看不到他的船真正已经驶过的漫长里程。

​ 关注一下你觉得创造完美生活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并且在脑海中思考一遍。也许你想要更多的钱。也许你觉得那将让你快乐。那正是人类长期陷入的最大谎言。对每个人来讲,它究竟要富有到什么地步,才算有了足够多的钱呢?世界上富有的人们也只想变得更富有,而且担心失去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这种思维方式之中,绝对没有平和。“某件事情发生,我将会幸福”的这种感觉,除了给你带来不满足,再不能带给你其他。

​ 生活的特点是无穷无尽,绵延不绝。我们总是可以体验到更多。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这一点,并且为之感到高兴。问题是,每天的生活从我们身上“偷走”了这种感觉。我们每天的体验使我们偏离了这个视角,广告不停地“轰炸”我们,它们全都在承诺,购买了某些产品,我们便能产生成就感:“得到这件产品,做那件事情,你的生活将趋于完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需要放下这种认为幸福就在某个地方的徒劳想法,欢迎人生好比珍宝那样在无尽累积的想法,而不是把人生当成我们没有耐心去战胜的一些痛苦。

​ 进步是对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保持专注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当你鉴定表不移、专注于当前这一刻时,你讲毫不费力的找到自己的目标。然而,当你持续不断地聚焦于正瞄准的目标时,你便把它推开了,而不是拉拢了。你在盯着目标并且将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与目标进行对比的每个时刻,就是在向自己确认还没有实现目标。在现实中,你只是偶尔会向自己确认那个目标,将它作为你在正确方向是航行的船舵。

​ 这就好比你要游过一个湖,朝对岸的一棵大树游去。你专注地把头扎进水里,用力划水。你每次把头浮出水面时,大吸一口新鲜空气,然后轻松的呼气,顺便瞟一眼远处湖边那棵树的位置。在游的过程中,你经常这样做,以便保持方向感。你完全超脱地做这些事,或者,至少是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来做这些。你对自己说,“哦,我得稍稍朝左边游去;那更准一些”。然而,如果你整个时间一直把头浮出水面,看着那棵大树,并且测量你在每次划水和蹬腿之后离那棵大树又近了多少,那么,你会浪费自己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你讲变得挫败、疲惫和不耐烦。你讲对自己的进步变得情绪化和妄下结论,并且失去毅力。你浪费的所有精力和体力,原本可以投入到游泳中去,让你更快地到达彼岸,但你却通过不正确的努力,将它们浪费掉了,反而还让自己产生了负性情绪。你在和自己搏斗,却无助于完成游到对岸去的任务。即使你最终还是能够游到那棵大树底下,也会花更长时间。

​ 让我们再次用音乐来当例子,假设你在尝试学习弹奏一首乐曲,这次,你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你的经历将与人们通常在学习弹奏乐曲时预料的完全不同。过去,你十分确定在完全能够毫无瑕疵地弹奏出那首曲子之前,你不会感到高兴或者觉得自己“成功”。每弹出一个错误的音符,每一刻面对着这首曲子感到头疼,都让你确信,你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过,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会弹奏这首乐曲,那么,这种痛苦挣扎的感觉就消失了。你在努力学习正确弹奏方法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对你弹奏能力的判断。你花在这种乐器上的每一分钟,都在学习新的信息,并且获得可以运用到其他乐器学习上的能量。所有这些的发生,不会让你产生挫败或者不耐烦的感觉。只要稍稍转变一下视角,你还能要求比这更多吗?

​ 所谓的4”S”方法是指四个以”S”开头的英文字母,它们是:简化(simplify)、细分(small)、缩短(short)和放慢(slow)。你将发现,这些概念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并且经常相互之间来回流动。在你提升自己对练习的心态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将思绪停留在过程之中。而这四种方法的每一种都是基本的和直接简明的,可以帮助你将思绪停留在过程之中。

简化。当你致力于完成某个特定项目或者从事某项特定的活动时,将它们细分为一些组成部分,来使之简化。不要设定太遥远以至于自己达不到的目标。不切实际的目标会导致挫败感和失利,如此一来,你将怀疑自己的能力。成功的到达每个简单的目标,将使你产生强大的动力,驱使自己不断前进,而且,你也不会在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时候感到精神疲惫。

细分。在清楚了自己的总体目标后,记得将它作为一个船舵或者遥远的灯塔,使你能保持处在正确的航线上。但要将总体目标细分成一些较小的部分,以便你能够用适当的专注度来实现它们。你会发现,专注于细分目标,比起专注于总体任务更容易一些,而且能让你反复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缩短。现在,你可以把任务的时间缩短,比如,“我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花45分钟的时间来打扫车库,直到把它彻底清理干净。”不论是做什么,只做45分钟,总是可以忍受的。在45分钟的时间里,你一定要只打扫车库的某个角落,那样的话,这一天下来,就能把这个角落清理出来。你掐着表来计算时间,45分钟一到,便放下手中的活,离开车库,如此一来,你会有一种控制的感觉,并且对自己离清理车库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而感到满意。这时的你,不会有挫败感。你已经将任务细分成比较小的步骤,并且让自己只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专注,从而简化了任务。

放慢。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将放慢融合进来,是一种悖论。我说的放慢,意思是要让自己内心平和,关注你正在做的事情。这种平和,将依你的个性特点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的不同而各异。如果你在洗车,手里拿着一块海绵慢慢地擦,慢到足够可以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动作。但这种放慢,与你慢慢地学习一个新的电脑软件不同。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在做什么,可能会以合适的节奏做这件事。放慢的悖论在于,由于没有浪费自己的精力,你会发现,你反而能比平时更快,更轻松的完成任务。

​ 这种刻意放慢步调,另一个有趣的方面在于,它改变了你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感知。由于你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你便失去了对时间流逝的感觉。

​ 我们必须更加客观的了解我们自己。如果不能讲日常的思考过程分隔开来,便不可能优化那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起初,这看起来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但只要对认识做出最细微的调整,这个概念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如果你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任何事情,那意味着这其中涉及两个存在:一个是正在做某件事情的那个你,另一个是正在了解或者观察你做那件事情的那个你。如果你在对自己说话,你可能认为你就是在讲讲话。那看起来似乎足够合理,但是,谁在听你对自己讲的话呢?谁意识到了你正在观察这个内心独白的过程呢?谁又是知道你正在进行观察的这个第二方呢?

​ 答案是你真正的自我。正在说话的那个存在,是你的自我或者个性。在静静地了解的那个存在,则是真正的你:观察者。你越是与静静地观察者更加密切地保持一致,你的主管判断便会越少,内心的独白便开始关闭,也对每天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在刺激越来越超然度外。你开始真正地用一种不偏不倚的(有时候甚至是开心的)视角来观察你的内心独白。

​ 有些时候,我的自我正痴迷于别人对我说过的一些事情,“它”认为那些事情是“令人恼火的”,尽管如此,我依然十分超脱,不受影响。我觉得我好像隐身在一个房间中,观看某个人在抱怨说,某件事情对我完全不重要。这种感觉还会延伸到对个人压力的体验之中,比如工作的最后期限或者财务的压力。当我不能及时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时,我好像目睹我的自我在四处游荡。当我与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观察者)高度一致时,我发现自己知道了自我正在体验的那种压力,但却完全不受它的影响。我在想,“我的自我只是在担心,如果我完成任务的时间比最初预期的要长,从而让客户失望的话,它便会体验到不满。”

​ 当你与真正的自我高度一致时,不会受到其他人行为的影响,当你觉得有人正在以不恰当的方式对待你,那种感觉就是来自对自我的主观判断。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自己只是在观察那个正在大声嚷叫的自我,同时你在安静地、不受影响地自我倾听。

​ 当你决定将自己的练习的心态投入到任何一项活动中时,便在唤起这种与观察者的一致。自我是主观的。它判断自身的所有事情,而且它对自己处在何处、拥有些什么或者已经实现了些什么等,从来不会感到满足。观察者则是客观的,在当前的这一刻,它就在这里。它不会把任何事情判断为好或坏。它只是把各种局面或者行为看成“存在”。换句话讲,那个局面“就是那样”。因此,观察者总是体验到宁静与平静。

​ 无论你是讲接受一次求职面试、努力培养更大的耐心来对待某个难以相处的人或者某种棘手的局面,还是学习某种艺术形式,与观察者保持一致等同于成功和摆脱压力。这种一致,保证了客观的、不带期望的观点。它与自我驱动的心态(这种心态认为某个人必须“做到最好”)的想法(这种想法认为“没有人关心下一秒谁会出现”以及“我想要全部”)相冲突。

​ 是不是有什么人在孜孜不倦地设法尽可能迅速抓住神秘的成功机会?但我们所有人在内心都知道,这样的机会并不存在。当一位朋友或者家人达不到他们认为的重要目标时,我们会安慰他们看开一点,但那种超然的智慧,我们自己却做不到。

​ 与观察者达成一致,将这种超然的智慧带给我们自己,让我们怎样让自己从自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尽管做到这些的方法无疑有很多,但是,自发并且轻松地创造这种一致,冥想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冥想,意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出现。在练习冥想时,你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内心中那个安静地观察者。通过努力,你意识到,冥想时一个使心灵安静下来的过程,它通过深入到你的内心,是你不再依恋外部世界。

​ 冥想不是一种宗教。不过,事实上,它是各种主要宗教的一部分。此外,关于冥想,没什么可害怕的。事实上,如果选择追求冥想,你会发现,它将成为你日常生活中最期待的一部分,因为它给你的人生带来了平时的感觉和清晰的认识。

有了刻意的和反复的努力,进步便水到渠

​ 牢牢记住这一点,花时间定期回顾你在生活中学到的所有东西,并且回顾从你童年时期直到现在所走过的路。你会注意到,当你还是孩子时,玩具对你来说意味着一切,但是指如今,却对你没有任何重要的意义。你可能还注意到,你由那件玩具的记忆产生愉悦,并不是关于玩具本身的,而是关于那个时候你那种生活的简单性。这种简单,深深地根植于“你只知道活在当前这一刻中,对其他事情什么也不知道”的思想中。回首自己多年来拥有过的所有那些“东西”时,你开始发现,你真的并不在关心他们中的大多数了,而且,肯定不再关心那些物质的因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你心中,汽车或者家具之类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它们的重要性。你甚至怀疑,你一开始从大多数那些东西之中看到了什么。

​ 领悟的一刻,正是一个好时机,可以用来观察你是否正在重复某个过程,挣扎着想要获得一些你确信将结束你的焦虑与内心空虚的东西。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只带着你真正的自我而来;你离开世界时,也只能带走你最真实的自我。你在精神上获得一切,将丰富和发展你的真实自我,比那成你永恒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跳下那列已经在即使满足的轨道上运行着自我破坏的列车。所有那些有着持久价值和深刻价值的东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精心的培育,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到来。

​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某种程度上知道这个事实。我们只是被一些每天都在冲刷着我们的自相矛盾的信息流分心。你可以仔细选择在媒体上、电视上、音乐上或者阅读材料上获取一些什么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令你分心的东西。如果说那些内容不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那你就不需要它们。

​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把发展练习的心态作为首要的任务,那么,这种变成的过程将成为一次冒险,而我们的内心将充满平和的感觉,而不是挣扎于痛苦。